母语的学习之所以重要,因为它不仅仅只是一种交流工具,更是决定着一个人思维方式、文化信仰和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。
在南通惠立学校,我们希望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课文,而是要通过这些课文去获得理解、分析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;通过书法、国学经典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,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,训练批判性思维,能够比较、欣赏、接纳不同的文化。
近期,南通惠立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们正在学习语文课本的第六单元,学生们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展现了他们心中祖国的大好河山,快来看看吧!
提出问题
Ask the question
在本单元的学习中,李问老师先带着学生们略读本单元的四篇文章,归纳出单元主题,再针对主题提出问题。例如:这些课文中的景点是否真实存在?它们都在中国的哪个地方?从南通出发,到这些景点需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?那里有人居住吗?有多少人口?那儿有什么民俗活动或美食?
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发现、提出问题,李老师引领他们走上了自主探索的道路。在南通惠立学校,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中心,我们鼓励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。而通过引导式的问题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考,激发他们的好奇心,才是他们能在学习之路上不断前进的源源动力。
研读课文,搜集、整理资料
Collect and organize information
有了问题,学生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自主研读课文,梳理文章内容结构,理解关键字词句,再从网络、书籍或生活中搜集更多关于所学景点的信息,并整理出需要哪些详细的资料来帮助解决问题。
例如,有的学生想知道西沙群岛在哪里。他们通过研读课文,提取出关键信息:“西沙群岛在南海,是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” 。那么“南海”、“海南省”又在哪里?学生们有的通过地图寻找、有的前往图书馆借阅书籍、有的通过收索引擎寻找答案…….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们锻炼了收集、分辨、汇总信息的能力,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信息辅助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。
创建和展示作品
Creating and displaying work
收集完需要的资料,学生们就开始分组进行作品创作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:
我们惊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同时在小组制作的过程中,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。为了解决遇到的问题,学生们集思广益、不断摸索,对比反思。在此过程中,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、知识能力得以构建。这一项目中,学生们的思考、沟通、社交和自我管理技能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。
反思学习过程
Reflecting on the learning process
在项目进行过程中,李老师也不断引导学生们进行反思,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各项技能,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,提出改正或提高的办法:
小组合作中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?
小组合作时有了冲突怎么办?
我如何说服别人听取我的意见?
需要帮助时我有哪些渠道可以寻求帮助?
有了这样的时刻进行的评估和反思,学生们在项目进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,或是改正或是寻求帮助。